查看原文
其他

编辑的三大“恐慌症”怎么解?你需要掌握这两点!

皮 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0-09-22

2018首届《中国编客》烧脑私享会

邀请各领域嘉宾

共同解构“未来”的含义

我们陆续甄选合适的讲演内容在这儿呈现

上期讲者回顾可戳 ↓  ↓

黎遥:纸族没落,如何做出版? 

深度解析 | 卢俊:中信书院营收7000万的秘密

“毒舌”黄一琨:出版业的CP诅咒及机会

“凯叔讲故事”王朝阳:打造儿童内容产品的几点心得

内容跟新技术怎么完美匹配?看这几位大咖如何回答


当下,编辑族群确实存在恐慌。第一个是个人恐慌。毛主席有一句话,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,不是经济恐慌,不是政治恐慌,而是本领恐慌。第二个是行业恐慌——我们活在一个行当里,需要赚钱。许多做传统纸书的人或者传统媒体从业者之所以要跳槽,是跳到一个更加赚钱的行当里去,多数情况下是做相同或相似的事,但是这会引起恐慌。第三个是职业恐慌——编辑职业是否会消失是我们总在讨论的问题。

 本期讲者 :皮 钧

中国青年出版(总)社党委书记、社长、

盘古智库特约高级策略研究员 


我今天尝试着回答这三个问题,首先,恐慌源于未知+已知。从几组场景的对比,也许就可以发现问题。第一组是乡村与都市的对比。为什么尽管有大量未知存在,很多人还是要从乡村去到都市?第二组是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农业的对比,差别一目了然。第三组是传统手工业和机器人生产的对比。第四组是传统办公区域与共享办公的场景对比。第五组是传统媒体与互联媒体对比。第六组是效率时代与品质时代的对比。


我认为读书人应该是品质时代的代表,但很可惜,现在大多数读书人还是效率时代里的样子——匆匆忙忙。讲一个笑话,现在连印钞票的都有压力了,何况我们印纸的。2107年8月8号,也可能是虚惊一场,但银行都确实面临了一段时间的恐慌。因为他们认为现金支付可能会被取消。


我列出这些场景的对比是想直观地告诉大家,在人类发展过程中,任何一个行当、职业,任何一个人的人生,都在经历已知到未知的过程。所以这种恐慌,实际上和生死一样,是一个客观问题。人没有恐慌是不可能的。所有的哲学思想都会告诉我们要看穿生死。而对于编辑来说,首先要树立的心态是要看穿恐慌。恐慌不可怕,任何一个行当里都会有恐慌。


那么,对于克服恐慌的方法,我提出“转型升维”四个字,这是我在中青社内部讲话的时候反复引用过的。后来,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》采访我的时候,我也用了这个词。对于我们来讲,克服恐慌的方法不是转型升级,而是要“转场升维”


    转 场    

首先是转场。转场的第一个理由:让你的时间更值钱。我统计了19个行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,出版业是排在前边的,但连金融业的一半都不到,比我们高的有卫生、社会工作、电力、热力等等。这个数据不一定非常精准地符合每个城市,但至少可以参考。换言之,我们还生活在一个收入水平不是特别高的行当里。

 

第二,让你的产品更值钱。在苹果手机的成本结构图里,最大的区域是苹果公司的利润;其次,是投入的成本;另外,还有韩国的面板、日本的芯片技术、欧盟的芯片专利等占据的利润,中国只是窄窄的一条线。我们可以看到,尽管苹果手机上印的是made in China,但是我们只占到所有利润的1.8%,换言之,我们在整个产品构成中,所获取的利润非常少。

 

第三,让你的生态更值钱。现在,对于出版业来讲,出一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咬你一口。比如,你要买纸、要印刷、要付给电商钱、要维护其他渠道、要做活动、要打广告。总的来说,最后你把这些支出及人工成本刨掉后,剩下的才是利润。在一般的产品里,设计趋于高端,品牌趋于高端,营销战略处于中间。现在的出版行业所处制造端的位置、生态对我们并不有利。


第四,让你更值钱。有一句话叫作:站在风口上,猪也可以飞起来。但是我们能不能飞,取决于刚才讲的这些话题。所谓转场,就是要围绕这四个思维来思考才有转场价值——让你的时间更值钱;让你的产品更值钱;让你的生态更值钱;让你更值钱。


    升 维    

其次是“升维”。首先,认识上要升维。我们之所以看到很多新机构快速地把传统媒体打翻,实际上,不是它长得不一样,而是因为它的维度高。我们经常讲马斯洛需求层次,为什么社交媒体很快干掉了单向传播的媒体,实际上这和需求有关系。但是,即便是很多领跑的企业也在讲,真正能打败我们的也可能是还没出现的对手。换句话说,打败社交需求的一定是在“尊重需求,诚挚尊重个人感觉”这个环节上。如果有媒体、机构能够满足这一环节,就能干掉其他人。


其次,心态上要升维。目前,我们已经可以和美国平等对话,至少在心态上,我们要有强国心态。第三,装备上要升维举个例子,中医和西医的差别不在原理上,而在装备上。西医的原理很棒,但是西医更厉害的地方在于采用了现代化技术,这些技术都不是西医发明的,都是物理学、声光电技术学领域的人发明的,西医采用了,它就能很快上升。中医虽然原理也很好,但在装备上完全不是一个档次。


第四,组织上要升维。举个例子,金刚石和石墨的分子结构都是碳分子,但结构不一样,金刚石是最硬的东西,石墨是最软的东西,因为内部组织结构不一样。 


    如何转场升维?   

最后,怎么转场升维第一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——这只是手段就以中青社为例,我们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出版机构,因为背后有共青团,有4亿青年。过去我们把精力放在了4亿青年之外,现在我在内部讲,你们只要把4亿青年的文化需求满足了,市场就足够大。青年+共青团就是我们的头部资源。第二,智能制造+物联网,这也是手段。现在,物联网技术也在反转,比如,亚马逊开发的数据集装箱。换句话说,将来数据运输最快的不是光纤,也不是无线,而是卡车。很多东西会反转。第三,共享经济+智能工具+精神需求,这将会成为常态化场景。第四,文化精神思维。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开发了中国青年阅读指数,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,青年的精神消费已经全面超越了物质消费。换言之,青年人投在吃穿住行上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远远低于投在精神产品上的东西。所以,消磨时间、发现价值、自我认同甚至发呆都会成为未来消费的核心。


第五,品质思维。实际上,党的十九大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也都提出了,我们要从高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。换句话说,买好的永远比买便宜的人多。现在年轻人讲:“颜值就是价值,没有为什么”,符合发展趋势。第六,资本思维。实际上传统媒体很多人还是产品思维。 互联网媒体比我们强大,就强大在多了资本思维。 第七,实体思维。灵魂总要有地方安放,这里包含了时间、空间与人群。“双11”最典型。它占据了一个时间域。如果按照相对论的模式讲,它占据的也是一个空间。第八,新三驾马车思维。工业大数据、行业互联网、资产智能化。前两个并不复杂,而一些机构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资产智能化这个环节。他们的资产是智能的,而我们的资产是死的,甚至互不关联。所以我想,编辑要克服“恐慌症”,恐怕要在这些思维模式上进行革新。


相关阅读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